8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努力提高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水平。
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和传统火电生物质燃煤耦合发电项目,加快已开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利用农林废弃物和畜禽粪污发展沼气,开展沼气发电并网和提纯生产生物天然气,支持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
鼓励发展生物质气碳多联产技术等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支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推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清洁燃料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扩大生物质能利用规模。
到2025年,全市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6万千瓦。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3万千瓦,农林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万千瓦。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十四五”是合肥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实现能源发展的绿色、安全、高效、公平和可持续,保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行业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加快,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将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
另一方面,随着能源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新型能源技术加快迭代,并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也会不断涌现。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能源发展面临新的局面,对全市能源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全省能源供给能力不足,能源供应保障难度增大。
能源电力需求刚性增长,电力供应缺口将持续增大,电力保供任务艰巨,煤炭和天然气的能源供应缺口也将呈不断增大趋势。能源供应通道薄弱,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电网、天然气管网建设存在短板,规划内的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通道工程受生态环保、拆迁补偿、路由、安全等多重因素制约,建设进程缓慢。
体制改革仍需攻坚克难,能源发展市场内在推动力不足。现代市场能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电力跨省跨区输送机制尚未形成,交易方式日趋复杂多样,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结构优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市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除了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应用外,全市在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加快新能源科技创新和开发应用,全面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密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将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推动特高压直流落点,增加天然气、热源供给渠道,进一步完善电力、油气、热力的输配体系,切实增强全市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项目,鼓励和支持开展氢能技术研究,加快储能电站建设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坚持节约优先的发展理念,把节能降耗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深入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加强重点行业用能管理,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纽带,构建“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新型智慧能源体系。
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科技研究水平,推动能源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鼓励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结合,构建能源创新平台,加大专业科学技术人员培养,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1.推动能源领域科研力量优化布局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坚持能源利民惠民,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扩大能源发展成果共享范围,加快推进农村用能清洁化,提升农村电网供应能力,推进城市清洁能源采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提高城乡供电服务水平。
加快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
鼓励采用清洁采暖制冷技术,鼓励和扶持发展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和冰蓄冷蓄热等多能互补形式的综合能源冷热联供项目。
依托沼气工程,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广沼气提纯生产生物天然气技术。
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济、经济合理”的原则,全面完成合肥主城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优化区域能源资源配置,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速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能源合作体系。
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能源治理效能。
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
总结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预期到2025年,全市能源结构更加合理,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更加明显。